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本字研究
Studies in Original Characters 
開課學期
10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楊秀芳 
課號
CHIN7274 
課程識別碼
121 M604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博雅206 
備註
先修課程:聲韻學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(1)本課程運用歷史比較語言學研究法,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,探討漢語方言同源詞的相關問題。
(2)研究方言史必須先確認方言語詞在古代的來源,而後纔能據以論其演變,明其發展,因此考察方言同源詞,是方言史研究的基礎工作。
(3)研究方言同源詞可以增進對方言親屬關係的了解,因此從漢語史研究的角度來說,同源詞研究也是重要的基礎工作。
(4)由於閩語與北方主流漢語在詞彙繼承和語音表現上頗為不同,本字不明的問題特別嚴重;就學科訓練來說,這是一個最好的研究對象。本課程將以閩語為主要對象,探討本字問題。
(5)本課程成績依據課堂討論及期末報告評量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將以閩語為主要對象,探討本字問題。 
課程要求
先修課程至少包括「語言學概論」、「聲韻學」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(一)工具書
《廣雅疏證》
《爾雅詁林》
《方言》
《釋名》
《玉篇》
《廣韻》
《集韻》
《說文解字注》
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《康熙字典》
《廈門音新字典》
《建甌方言詞典》
《廈門方言詞典》
《福州方言詞典》
Chinese-English Diction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Amoy, with the Principal Variations of the Chang-chew and Chin-chew Dialects.
(二)論著
丁邦新
1975 《魏晉音韻研究》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六十五。台北:中央研究院。
2002 〈從特字看吳閩關係〉。《閩語研究及其與周邊方言的關係》:
85-84。香港:中文大學出版社。
2002 〈漢語方言中的特字----一致的例外〉。JCL 30/1:1-15。
丁邦新主編
2007 《歷史層次與方言研究》。南京:上海教育出版社。
何大安
1993 〈六朝吳語的層次〉。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64/4:867-875。
2000 〈語言研究中的層次問題〉。《漢學研究》第18卷特刊「台灣語言學的創造力專號」:261-271。
周法高
1961 〈從「查晡」「查某」說到探究語源的方法〉,《大陸雜誌》23/7:1-3。收入《中國語文論叢》161-168(1963)。台北,正中書局。
徐芳敏
1991 《閩南廈漳泉次方言白讀層韻母系統與上古音韻部關係之研究》。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。
2003 《閩南方言本字與相關問題探索》。台北:大安出版社。
陳章太、李如龍
1983 〈論閩方言的一致性〉,《中國語言學報》1﹕25-81。收入《閩語研究》1-57 (1991)。北京,語文出版社。
梅祖麟
1995〈方言本字研究的兩種方法〉,《吳語和閩語的比較研究》1-12。上海,上海教育出版社。
1999 〈幾個台灣閩南話常用虛詞的來源〉,《中國語言學報》14﹕1-41。
梅祖麟、楊秀芳
1995 〈幾個閩語語法成分的時間層次〉。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66.1:1-21。
董同龢
1960 〈四個閩南方言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30:729 -1042。
楊秀芳
1982 《閩南語文白系統的研究》。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。
1991 《台灣閩南語語法稿》。台北:大安出版社。
1992 〈從歷史語法的觀點論閩南語「著」及持續貌〉。《漢學研究》10.1:349-394。
1993 〈論文白異讀〉。《王叔岷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》:823-849。台北:大安出版社。
1995 〈閩南語書寫問題平議〉。《大陸雜誌》90.1:15-24。
1996a 〈論閩南語的文白異讀〉。《「臺灣閩南語概論」講授資料彙編》:154-224。台北:臺灣語文學會。
1996b 〈從漢語標準語與方言的關係看文學作品的語言問題〉。《語文、情性、義理¬¬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》:101-120。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。
1997 〈閩南語文字化問題〉。《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》:185-190。國立台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。
1999a 〈方言本字研究的探義法〉。In Alain Peyraube and Chaofen Sun eds., Linguistic Essays in Honor of Mei Tsu-Lin : Studies on Chinese Historical Syntax and Morphology:299-326。Paris: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, Centre de 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sur l’Asie Orientale.
1999b 〈泉州音在閩南語本字研究上的貢獻〉。泉州學學術研討會論文。泉州師範專科學校。
2000a 〈方言本字研究的觀念與方法〉。《漢學研究》第18卷特刊「臺灣語言學的創造力」專號:111-146。
2001 〈從漢語史觀點看「解」的音義和語法性質〉,《語言暨語言學》,2卷2期,頁261-297,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。
2003 〈從方言比較論吳閩同源詞「摭」〉,《語言暨語言學》,4卷1期,頁167-196,台北: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籌備處。
2004 〈論「故」的虛化及其在閩方言中的表現〉,《台大文史哲學報》,60期,頁199-242,台灣大學文學院。
2004 〈從「鄂不韡韡」看「蓮房」與「蓮蓬」〉,《語言暨語言學》專刊外編之四,《漢藏語研究: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》,頁835-849,台北: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。
2005 〈論閩南語「若」的用法及其來源〉,《漢學研究》,第23卷第2期,頁355-388。
2006 〈如月之恆 如日之升〉,《語言暨語言學》專刊外編之六,《山高水長:丁邦新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》(Mountain Lofty, River Long: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essor Pang-hsin Ting on His Seventieth Birthday),頁921-932。
2007 〈從音字脫節看語詞的變化—以「南洋鯽仔」「胳下空」為例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集刊》3:169-182。
2007 〈論動詞「楗」的語義發展〉,《中國語言學集刊》1.2:99-115。
羅杰瑞(Jerry Norman)著 梅祖麟譯
1994 〈閩語詞彙的時代層次〉。《大陸雜誌》88/2:1-4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1  導論 
第2週
9/18  一字多音 
第3週
9/25  層次異讀 
第4週
10/02  層次異讀 
第5週
10/09  層次異讀 
第6週
10/16  規則對應:聲母 
第7週
10/23  規則對應:聲母 
第8週
10/30  規則對應:聲母 
第9週
11/06  規則對應:聲母 
第10週
11/13  規則對應:聲調 
第11週
11/20  本字研究的觀念:系統性 
第12週
11/27  本字研究的觀念:例外 
第13週
12/04  本字研究的方法:內部比較法 
第14週
12/11  本字研究的方法:外部比較法 
第15週
12/18  本字研究的方法:覓字 
第16週
12/25  本字研究的方法:尋音 
第17週
1/01  本字研究的方法:探義 
第18週
1/08  本字研究的方法:詞族研究